《麦肯锡工作法:个人竞争力提升50%的7堂客》


作者:Seiya

时间:2018年03月29日


一、专业作风


1、客户第一主义

不能仅仅因为从客户经理那里听说客户面临了某种状况,就说“我深感为难”,而是要亲临现场,设身处地地感受这种困境。 包含这种行事态度在内的“客户第一主义”才是麦肯锡的作风。 倘若不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客户的困境,是无法解决任何问题或提出任何建议的,也无法标榜自己做到了“客户第一”。



2、任何时候都积极应对(PMA)

无论身处何种情况,绝不退缩,积极应对(Positive Mental Attitude) 一旦对项目难度有了心理预期,那么即便过程费尽周折,最终也能顺利完成;相反,如果最初觉得无需过多努力就能完成,但后来发现不行,必须再加把劲,那么此时再要重整旗鼓,会更加艰难。



3、尽善尽美的工作

要么继续创造价值,要么离开。 如果无法持续创造出能够令客户满意的价值,就将被迫退出竞争;倘若一开始便能在任何时候都尽善尽美的工作,一直积极应对,那最终也不会因缺乏竞争力而被迫退出。



4、修行僧和艺术家一样的行事风格

逻辑上给予正确的方向引导,同时带来心灵上的感触,会让团队成员感到安心。 在工作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之前,决不妥协;一直追求尽善尽美,直到截止日期;迈入办公室时神采奕奕。 在面临新工作、新挑战或新难题时,不恐慌,要锲而不舍、自强不息,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。



5、重视外表

关键不是制作自己想制作的图表,而是制作对方能够理解的图表。 对细节斤斤计较,认真考究整个工作流程,因此才可以预防“达不到预期水平”或“无法保证预期结果”的情况发生。



6、行家气质

重视如何才能创造出更高、更有益的价值,专注于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创造价值。





二、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


1、什么是解决问题

解决问题不是“想方设法的应对已经发生的问题”,而是深入研究问题的本质: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?应当如何做才能防止这类问题的发生?



2、解决问题的整体流程

  • 把握问题的整体结构

    根据眼前发生的事情,定义问题,锁定问题所在,并将问题的构造可视化,即明确与该问题相关的主要因素


  • 分解问题构造——逻辑树(思考框架)

    (1)应当做到不漏不重;

    (2)应当根据事实基础进行分解;

    (3)不必深究不太重要的事情;


  • 提出假说,进行分析

    明确争论点:“什么是关键问题?”也就是提出假说。先设定最关键的问题,并验证其正误。

    所谓最关键的问题,就是对解决问题卓有成效的本质问题。


  • 验证假说——要点树(思考框架)

    以关键问题为起点,针对由此推导出诸多要素,验证该假说是否成立。


  • 推导解决方案——空 · 雨 · 伞

    (1)“空”指事实、现状;

    (2)“雨”指意义,关于现状的解释;

    (3)“伞”指解决方案与对策,以现状和意义为立足点;



3、解决问题必须注意的要点

  • 不要过分局限于现在的状况或制约条件

  • 时刻保持思维的逻辑性

  • 反复重复“为什么”

  • 必须考虑“针对谁、做什么、如何做”

最后更新时间: 5/16/2019, 4:00:28 P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