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济学不关心阴谋论


作者:Seiya

时间:2017年11月23日


现代经济学与以前的学问探究有什么本质区别?


过去的学问研究的是事与愿符的规律,而经济学研究的是事与愿违的规律。


解释一下,过去人们认为好人做好事,坏人做坏事——在社会上有好的事情发生,一定是好人做的;社会上有坏的事情发生,一定是坏人做的。只要让好人多做好事,把坏人消灭掉,这社会就能变好。

举例:

1、劳动人们收入低,生活困难。因为资本家发的工资太少,那我们让资本家多付工资。

2、国家经历通货膨胀,因为有坏人提价,地产商提价,食品商提价,那我们抑制他们涨价。

3、国家白银严重外流,因为好多人不爱国,把白银卖到国外,那我们逮一个抓一个。

4、房价越来越高,真正自住的人买不起房,一定是坏人在炒房,那我们就限制他炒房。

5、失业率居高不下,资本家却不断的把工厂迁到海外去,那我们限制资本家在海外开工厂。

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人们都抱有这种淳朴的思想。这就是一种“事与愿符”的想法。有什么样的愿望,就会产生什么样结果。如果要产生好的结果,那就要让那些怀有美好愿望的人多干事。

经济学家的想法可不是这样。一个坏人,很坏很坏,他到底能做多大的坏事?他造成的影响是有限的,因为大家都会有反应,因为人是有能动性的。如果一个人开始做坏事,所有人都会警觉起来,就开始制止他。


经济学家要研究的,恰恰不是“好人做好事,坏人做坏事”的问题,它要研究的是哪些“事与愿违”的现象。它要问的,是为什么有时候好心办坏事:

1、最低工资制度,本来是要保护穷人的,它真的保护他们的利益了吗?

2、同工同酬制度,本来是要保护那些弱势群体的收益的,但它最后保护他们的收益了吗?

3、福利制度,本来是让那些没有依靠的人能够找到依靠,最后这些群体的生活,是变得更好了,还是变得更糟了?

4、为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动物,我们颁布了各种的法律,最后这些动物的命运是更惨了,还是更好了?

5、我们鼓励循环利用,本来是要保护地球的资源,但是循环利用的政策,最后是破坏了环境,还是保护了环境?

就拿政府鼓励废物循环利用来举个例子:

香港的电台,经常教人家,瓶子要先洗净再扔掉。那么问题来了,为什么要洗干净后再扔掉?难道扔掉后,垃圾处
理厂就不会再清洗了吗?如果垃圾处理厂最后还是会清洗,还是会分类,那鼓励清洗的行为是保护了资源还是浪费
了资源呢?


小结:


经济学家关心的,是那些人们出于良好的愿望而产生的有害的经济政策,那些事与愿违的现象。如果你要问,经济学家和普通大众有什么区别的话,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区别,就是经济学家不关心阴谋论,他只关心事与愿违的因果规律。



课后思考题


问:现实中的“事与愿违”现象

1、各地政府出台限房政策,房价却没有降低的迹象,反而节节攀升。

2、公司项目很赶,高层强制员工加班,最终项目上线时间还是滞后。

3、眼镜蛇效应。英国再印度殖民期间,为了减少当地的眼镜蛇数量,出台了捕蛇的激励政策,结果导致很多人养蛇。

4、为了鼓励某产业发展进行补贴,但可能出现骗补的现象。

5、德国福利制度。当你发现努力工作还不如成为难民拿政府福利收入高时,绝大多数人自然选择了成为补助的对象。结果需要辅助的人越来越多。

最后更新时间: 5/18/2019, 6:10:00 P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