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确定性、进化与经济学理论
作者:Seiya
时间:2017年11月24日
经济学的一种说法
经济学是建立在人是理性的基础之上的,它假定人是理性的,但实际上,人是经常不理性的,所以经济学理论有时候对有时候错。当人是理性的时候它对,当人不理性的时候它就不对了。
人到底是不是理性的,他们能不能精确计算。这其实是很早以前,就有经济学家争论过的问题。
一个经济学家说没看见他们在计算,他们做决定的时候从来没有经济学家手上那种供应需求表。另外一个经济学家说他们其实计算了,暗中就在计算了。
举例:
1、企业家做决策时并没完全按照经济学家说的最优化原则去做(工资率上升,产品价格却没变,雇员也未曾减少。
供需关系发生改变,产品价格才有大的变动)
2、一个人开车在路上,有时候加速,有时候减速,有时候换车道,有时候超车,他已经在遵循最优化的原理了。
《不确定性、进化与经济理论》
这是阿尔钦1950年,发表在“政治经济学期刊”上的一篇文章,阿尔钦表示:
首先世界是充满不确定性的,从统计学的观点看,只要存在不确定性,咱们就没办法算出所谓的最优解,顶多只有一个最优的概率区间。
比方说,有两套投资方案,一套是高风险高回报,另外一套是低风险低回报,哪一个更优呢?逻辑上它们可以是等价的,你说不出谁是最优的。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最优,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,求的不是最优,求的是存活。
所以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的条件。在什么样的情况下,人们能够存活下来,如果条件发生了改变,人们存活的情况又会发生怎么样的改变。经济学关心的是这个,跟当中的人是不是理性的没关系。
举例:
1、几个人开加油站,一个人开在自家后院,一个人开在山顶上,还有一个傻瓜开在了路边,结果谁能够存活下来?
2、一帮人逃离芝加哥,每个人要选择一条路线,然而只有一条路线,就是沿途都有加油站的路线,才能够成功逃离
芝加哥。(经济学不关心你选择某条路线的用意)
3、一棵树,朝阳的一面,树叶长得茂密,背光的一侧,树叶长得稀疏。(经济学不关系树叶是不是理性的,我们关
心的只是一个规律。朝阳的一侧树叶茂密,背光的一侧树叶稀疏)
游戏规则决定胜负概率
阿尔钦的理论并不新奇,这其实就是达尔文的“优胜劣汰”理论。
如果我们改变规则,就能知道胜负的概率:
1、篮球比赛,如果我们改变篮球的规则,比如穿高跟鞋比赛。这个时候我们就能预测,真正的篮球明星就不再是乔丹了,而是林志玲。
2、学校喜欢请成功的师兄师姐回来讲成功的经验。但这些经验其实是不适用的,社会规则时刻在变化。相反如果请那些失败的人回来讲课,反而会更有启发性。
小结:
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条件。一个人,一个组织,甚至一个制度,能不能存活下来,和各种条件、情况的变化有关,而跟人是不是理性的没有关系。
课后思考题
问:识时务随大流和特立独行,哪一种成功的机会更大?
“识时务随大流”的风格更接近于风险小回报少的方案,“特立独行”类似于风险大回报高的方案。放在不同的规则下,会有不同的结果。
比方说:
在车站寻找出口时,是选择“随波逐流”还是“特立独行”,明显“随波逐流”会更快的找到出口。因为火车站的出口是固定的,不以人的意志二转移。
但是在股票市场上,想要获得收益,是选择“随波逐流”还是“特立独行”,明显“特立独行”会有更多的回报。因为人的主观意愿会对股市造成巨大的影响,这时候,如果能保持思考的独立性,那么成功的几率会更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