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当·斯密的人性观


作者:Seiya

时间:2017年11月28日


《道德情操论》(1759)作者:亚当·斯密


亚当·斯密在1759年发表了《道德情操论》,隔了17年,也就是到了1776年才发表《国富论》。

《道德情操论》是亚当·斯密整个理论框架的一个总和,一个总的体现,《国富论》是当中的一部分。当然,《国富论》的篇幅更长,也更出名,这是后话。

亚当·斯密在这本书中主张:

1、首先,人是自私的,那些完全不自私的人,连自己都不爱的人,这种人在社会上是不收尊重的。

2、同时,人是有同情心的,也就是一种设身处地的能力(他把别人的不幸当做自己幸不幸福的一部分。这是人人都有的能力,当然,每个人的能力,强弱都不一样。一般女人强一点,男人弱一点,但是也不一定。有同情心,也就是爱心,也就有爱人的能力)。

3、人的爱心有限,随着距离越拉越远(我们只能爱很少的人,尽管我们的朋友圈里会有很多人,但是有多少人是我们可以不顾及自己的感受,付出一切去帮助的人。爱心是不可能扩展到一个很大的范围里面去的)。


举例:

假设伦敦有一个非常得体的绅士,他听说远在东方的中国发生了一场地震,死了很多人。消息传到了绅士的耳中,
他此时会做些什么呢?

首先,他会翻开地图,中国距离伦敦有多远,一看,半个地球,那么伦敦还是安全的。然后他会哀悼一下,感慨生
命的脆弱,大自然的强大,会到朋友圈、微博里面发表一些说说,为遇难中的人祈福。接着呢,他会该干嘛干嘛,
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,关心自己的起居饮食。这时候,如果他自己的手指头被刀割了一下,那就远远比发生在中国
的地震更重要了。

注意,这是一个得体的绅士,正常人也就这个样子了。


仅靠爱心不够,陌生人互助需要市场协调


亚当·斯密非常睿智的看到了这一点:

我们终我们的一生,花一辈子的时间,都很难赢得和维持几个人对我们的友情和爱情,但我们无时不刻需要成千上万人的帮助。我们看看自己吃的穿的住的,有多少人涉及其中,有多少人在帮助我们,但他们都不爱我们,他们都不认识我们。这怎么办?这么大的一个空隙怎么填补?


答案就是市场。市场是一个陌生人跟陌生人之间打交道的地方,是一个陌生人服务陌生人的地方。

经济学为什么对你们会有帮助。学经济学不是为了缓解家里缺钱,要买一个洗衣机,要买一个微波炉。


商业才是最大的慈善,所以我们看到的,是这样一个连续的光谱:

人是自私的 —> 他有爱心 —> 爱心有限,爱心不能扩张 —> 于是我们需要一个陌生人互助的平台,那就是市场。



人际互动二分法:小圈子靠爱心,大世界靠市场


我们不会把市场的规则用到家庭、用到朋友圈里去。同样,我们也不会用家庭里面的要求和标准,去要求社会上其他的陌生人。



小结:


正是因为亚当·斯密看清了人性的这种两面性,也看清了我们对付这种两面性的基本方法:在小圈子里面,我们讲的是爱心;在大圈子里面,在陌生人的范围里面,我们讲的是规则。

也正是这样,他替市场经济找到了坚实的基础,正是因为这样,我们把亚当·斯密看作是市场经济之父。



课后思考题


问:市场经济会不会让人情变得淡薄?

经济社会,不会让人情更加冷漠,市场经济使得我们交友的方法、方式和对象发生了质的变化

虽然我们和亲戚朋友之间的交流更少了,也不认识我们的邻居了。但是,我们跟那些志同道合趣味相投的人互相合作,互相交流,互相关心,互相支持的机会就更多了。

最后更新时间: 5/18/2019, 6:10:00 P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