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产与成本


作者:Seiya

时间:2018年07月18日


关于“供给”问题的几个重要概念:


1、价格由需求量和供给量共同决定;

  • 长犯的错误:

    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不足,价格太高,那么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,这将导致其价格下降(来自:《21世纪资本论》);

  • 真实的情况:

    价格是由那一条我们都已经熟悉的倾斜向下的需求曲线,和另外一条倾斜向上的供应曲线共同决定的;

  • 随着技术的发展、资源的重新调配,供给曲线向右移动,也就是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。


举例一:铜的消费与价格

自1880年到2010年,我们消耗铜的数量一直在涨,但是铜的价格却是一条平直的线,几乎就没涨过。

原因就在于,供给在变化,供给在不断地增加,这使得我们虽然消耗了很多的铜,但铜的价格却没有因此而有多大
的增长。

2、事前看与事后看;

  • 商人永远不可能等信息完备了以后才做决策;

  • 每当讨论供应行为的时候,一定要记牢的一个概念:我们到底是在事前看,还是在事后看;


3、短期还是长期

  • 短期:

    指只有个别的生产要素可以调整,大量其他的生产要素不能调整的情况

    • 如果大量的生产要素,在十年内都是不能进行调整的,那十年也算是一个短期

  • 长期:

    指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可以进行调整的情况

    • 如果所有的生产要素,在一天内都可以调整,那么一天就算是长期;

4、经营和歇业

  • 几个关键的决策价位:固定成本、可变成本

    • 一家企业根据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,就能够形成这几个关键的价位,从而决定他们到底是盈利的,还是能够赤字经营的,还是应该关门大吉的。

  • 固定成本的摊销跟商人的远见有关系

    • 虽然是付出同样的固定投资,但是对未来的看法不一样,对固定资产的折旧,就有不同的计算。到底是盈是亏,到底应不应该坚持下去,就会产生不同的决策。

5、生产速率和生产总量

大经济学家阿尔钦提出的两个定律:

  • 定律一:如果总产量不变,随着生产率的不断提高,平均成本最终就会增加

    • 如果你生产总量不变,但是要得快、要得急,那么你产的成本就得提高。

    • 最简单的例子,是在开车的时候要行走的路程不变,但是你的速度要提高,你的耗油量肯定会增加。急迫导致浪费。


  • 定律二:如果生产速率不变,而生产的总量越大,那么平均成本就越小

    • 生产过程中难免还有所谓的试错成本,打磨的成本,但这些都属于固定成本;

    • 举个例子,生产商如果接到一个大订单,他知道自己可以从长计议,好好规划,而生产的速度又不比那些小订单要更快,那么他总能够想出更好的资源配置、更合适的生产组合,来减少每一个单位的产品的平均成本。



课后思考


问:我们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很多不同品牌的手机,其实是由同一个工厂来代工的,它们的质量为什么会不一样?

我的思考:

由于成本、产出和质量的考量,若厂家要求产出,就会放弃一些质量上的问题;若厂家要求质量,就必须放弃产出上的问题。若既不想放弃产出,也不想放弃质量,就必须增加成本。

薛兆丰老师的回答:

供应的行为并不是教科书当中刻画的那种,事前就已经做好详细规划的行为,它最重要的特征,是开放性的、非确定的、非均衡的、探索性的、走一步看一步的、走到哪算哪的行为。

生产的速度会直接影响质量,生产的总量也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。

从这个角度看,我们也能够解释,为什么在小语种的国家里面,要产生一个好的作家,比在一个大语种的国家里面产生一个好作家更难。

最后更新时间: 6/2/2019, 9:46:56 P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