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价者和觅价者


作者:Seiya

时间:2018年07月31日


受价者与觅价者


  • 受价者:

    • 被动接受市场价格的卖方;

  • 觅价者:

    • 寻找产品市场价格的卖方;

    • 怎么定价、怎么定产量,才能使得销售的总收入达到最大?这个最优点不是显而易见的,是必须摸索的。



完全竞争状态与不完全竞争状态


完全竞争状态(理想竞争状态):


  • 市场中的商品:市场里有大量的买家和卖家,他们交易的商品没有任何区别;

  • 市场中的价格:任何一个买家或卖家都不能够通过控制他的买卖量来影响价格,他的买卖量与整个市场的买卖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;

  • 市场中的角色:任何一位买家、卖家都可以随时进入或退出市场;

  • 市场中的信息:市场的信息完全自由流通,买家都知道要买卖的商品是什么,价格是多少;

  • 市场中的交易:整个市场的交易费用也很低,没有讨价还价的过程,没有尔虞我诈的过程;


  • 思考一:举例现实生活中符合完全竞争状态的市场?

回答:农产品交易市场比较接近这个标准,更典型的是股票市场上的股票。

由于农产品市场上农民的数量相当多,而他们生产的农产品,质量之间的差距非常小,他们自己的产量跟整个市场的产量相比微不足道,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的价格,这就是“受价者(price taker )”的意思。

在股票市场上,你要把你手上的股票卖出去,你定价不能高那么一点点,再高就卖不出去了;当然,如果你的定价比市价低那么一点点,你一下子就能把它卖出去。当你要买卖的股票数量不是太大,不占市场任何显著份额的时候,你就是一位地道的受价者。


不完全竞争状态


  • 市场中的商品:市场上每一位卖家的产品,在品质上都有一定差距;

  • 市场中的价格卖家哪怕把价格提高一点,消费者也不会完全跑掉,如果价格降低一点,也不会把所有的卖家吸引过来;

  • 市场中的角色:由于卖方的产品有品质上的差别,所以买家不能够在不同卖家的产品之间进行切换;

  • 市场中的信息:市场的信息不完全流通,信息不完全对称;

  • 市场中的交易:整个市场的交易费用是正的,存在讨价还价甚至尔虞我诈的过程;


  • 思考二:举例现实生活中符合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市场?

回答:几乎所有的生产者都属于觅价者。

比如:手机,它们之间的区别很大,小米、锤子、苹果,它们的品质不一样、风格不一样、侧重点不一样、价格也不一样。

比如:小区里的小卖铺,也属于觅价者。表面上卖的水跟别人是一样的,但实际上,它提供的服务是独特的。他卖的不仅仅是矿泉水,还在那个具体的位置给你卖水。



“不完全竞争”是市场常态


完全竞争状态对应着受价者,不完全竞争状态对应着觅价者。

经济学家们把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、理想竞争和不理想竞争之间的关系,刚好弄反了。他们认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,是不理想的。他们批评的“不理想状态”,恰恰是我们每天都遇到的、商人和消费者都孜孜不倦在追求的状态。

竞争的本质就是动态的过程,但这个本质却被经济学家们——那些追求静态分析的经济学家们——完全忽略了,大多数
人似乎认为,判断真实生活中的效率标准,就是所谓的“完全竞争状态”。如果现实中的市场不符合完全竞争状态,
那我们就说这是不理想的。这种看法不仅不可取,而且是有害的,我们不应该用“完全竞争状态”来作为制定经济政
策的标准。
														——哈耶克 《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》

商人们不断地生产新的产品,追求差异化的过程,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,从来没有过市场上只有一种产品的状态。



课后思考


问:有哪两个品牌的产品是完全同质的,一点差别都没有的?对你来说有没有这样的两个产品?

薛兆丰老师的回答:

哪怕是从物理角度看,两件产品是完全同质的,从经济的角度看,时间、地点、买家、卖家不同,产品就有所不同。

最后更新时间: 6/3/2019, 9:31:07 P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