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默成本不是成本
作者:Seiya
时间:2017年12月12日
沉默成本不是成本:有选择就有成本,没有选择就没有成本。当我们没办法再做选择的时候,就不存在成本。
举例:
1、看电影的时候,我们在电影院里面20分钟左右,就能够知道这部电影质量如何,值不值得花时间观看。但是,
电影票的钱已经支付了,属于沉默成本,大部分人舍不得花掉的钱,不想果断离开电影院。
2、大学里面,我们学习本专业一到两年左右,就能够了解到本专业是否适合自己,但是能够当机立断转专业的学
生毕竟是少数。
3、谈恋爱同样如此,交往半年后,过了恋爱的盲目期,就能够发现这段感情是否适合自己,但是有多少人能够果
断提出分手呢?
既然沉默成本不是成本,那么我们用什么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呢?
边际成本决定行为选项
我们永远要盯住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,把它作为我们未来行动的指南。每当我们要做出决策的时候,总要问一个切中要害的问题,那就是我们还要投入多少才能得到预期的回报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:
方案 A:如果投入100,就能得到150的回报;
方案 B:如果投入100,就能得到200的回报;
场景一:
如果方案 A 和方案 B 都没有开始投入,我们都知道,这时候选择 B 方案更好。
场景二:
如果方案 A 和方案 B 都投入了50,如果选择 A 方案,需要投入50,并获得150的回报;同样是投入50,B 方
案可以获得200的回报。这时候还是选择 B 方案比较好。
场景三:
如果方案 A 已经投入了90,方案 B 已经投入了10,如果选择 A 方案,意味着我们还需投入10,并获得150的回
报;如果选择B 方案,意味着我们还需投入90,并获得200的回报。这时候选择 A 方案更好,因为已经投入的钱
属于沉默成本,沉默成本不是成本,不应该计算在内。
可见,能够真正知道我们决策的,是当前时间节点下,未来的投资回报率。
同时,这个例子也告诉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,将错就错可能是更有效率的决策。
生活中,我们总会做出错误的决策
夏天的时候,我准备购买一个空调,这时候我有两种选择,花3000购买只有制冷功能的空调,或者花4000购买同时具有制冷和制热功能的空调。当前时间节点下,由于我只需要制冷功能,所以我选择了前一种方案。
到了冬天,我发现我还需要制热功能,夏天买的空调,这时候也只值1000左右,也就是说,当前时间节点下,我还需要花3000,才能获得制热功能。于此同时,我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案,买一个500左右的暖风机,将就着度过这个冬天。
由于错误的决策已经发生,沉默成本不是成本,所以选择边际成本更低的替代方案,将错就错可能是更经济的决策。
边际概念在产业政策中的运用:
无限通讯的基础设施有3G、有4G,如果从零开始的话,肯定是选择4G 进行投入,收益更大。
但是,如果3G 已经投入建设完成,这个时候是不是该引入4G 呢。这里面有一个问题,4G 供应商会直接威胁到3G 供应商。对应3G 供应商来说,由于沉默成本不是成本,这时候,3G 供应商反而会威胁4G 供应商,把服务费用降低,低到4G 赚不到钱,低到用户不愿意买你的服务。
这个时候,我们是应该支持3G 供应商,还是支持想进入市场的4G 供应商呢?
如果4G 所提供的服务,性价比不是足够高的话,那么作为用户,使用更便宜、沉默成本已经为零的3G 服务,可能是更有效率的。
小结:
沉没成本不是成本,这句话知易行难,我们要多多实践,学会当机立断。既然沉没成本不是成本,那么我们用什么来指导未来的行动呢?答案是盯住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。
课后思考
问:如果一件事情的成功概率是1%,那么反复尝试,会不会提高成功的机会?
薛兆丰老师的回答:
沉没成本不是成本,这句话包含着两层意思。有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果断地放弃,但有时候,我们又要学会将就。
我们不能把每一次参加考试,所赚到的分数加起来,当做一个分数来考虑。我们不能把这个人反复进行尝试的成本,当做只是一次的成本。他每做一次尝试,都会产生新的成本,每做任何一件事,他都有成本。
每次尝试都会付出一定的成本,越是付出,成本就越高,但是成功的机会并没改变,每次尝试,成功率依然是1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