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终产品的供需决定原材料的成本


作者:Seiya

时间:2017年12月15日


成本决定论


根据会计学,最终产品的定价,等于它一层一层原材料成本加起来,再乘上一个合理的利润率,就等于最终产品的售价。这就是所谓的“成本决定论”。

也就是:产品的原材料成本决定了产品的最终售价。成本决定论所隐含的逻辑,也就是因果关系,其实是错误的。


举几个例子:

1、政府拍卖土地价格贵  →  住房价格上升;
2、北京的 CBD(中央商务区)铺租很贵  →  牛肉面价格上升;
3、深圳盒饭很贵  →  工人工资上升;
4、美国医学院、商学院、法学院工资高  →  学生学费上升  →  学生毕业后工资高;
5、王菲演唱会酬劳高  →  演唱会门票价格上升;


供需决定论


最终产品的供需关系,决定了最终消费品的价格,而这个价格反过来,决定它上面一层又一层、一环又一环的原材料价格。

一个企业家,当他把产品生产出来,放到市场上卖。他会看着供需关系决定产品的售价,能赚多少是多少,不管是盈利还是亏损。然后把它倒过来归功,或者是归咎到前面的每一个环节的生产要素上去。从而给这些生产环节定价,决定它们的价值。

如果他们赚到的钱,能够把这些生产要素留住,留在自己的生产线上,那他们就能够继续生产,如果他们留不住这些资源,这些资源就会跑掉,那么他们的商业计划也就失败了。


举几个对应的例子:

1、愿意出高价的消费者多  →  住房价格上升  →  土地价格上升;
2、CBD 这个地方生产效率高  →  劳动力成本上升  →  劳动力人口上升  →  原材料价格上升  →  餐饮价格
上升  →  餐饮铺租上升;
3、深圳生产效率高  →  劳动力成本上升  →  劳动力人口上升  →  原材料价格上升;
4、医学院、商学院、法学院工资高  →  教授工资上升  →  学生学费上升;
5、喜欢王菲的人多  →  争抢门票的人上升  →  门票价格上升  →  王菲酬劳上升;


小结


成本决定论是错的,不是原材料成本,决定最终产品的价格。而是最终消费品的供需,决定了最终消费品的价格,而这个价格,再反过来决定前面每一种生产要素的成本。



课后思考


问:凝聚人类劳动力越多的产品,价值就越高

我的思考:

这句话是错误的,产品的价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,而不是根据凝聚的劳动力多少决定的。

薛兆丰老师的回答:

世界上不存在合理的利润率。

举几个例子:

1、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的那几秒钟的视频,电视台就开出天价来购买。但是它并没有凝聚多少人类的劳动;

2、名人穿过的衣服,用过的用品,拿出去拍卖能卖的很贵,其中凝聚的劳动力并没有其他生活用品多;

3、iPhone6价格很贵,但它凝聚的劳动力成本其实并不高;

最后更新时间: 5/19/2019, 5:53:17 P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