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会成本问题——值得与不值得
作者:Seiya
时间:2017年12月22日
所有伤害都是相互的
前面所说的案例,在我们看来都是一方在伤害另外一方,但科斯所不对,应该换一个角度,把这些案例,看成双方在争夺一些稀缺的资源,伤害是相互的。
比方说:
1、牛跟小麦争的是那块地;
2、两家酒店争的是享受阳光的权利;
3、医生和糖果商争夺的是安静的权利;
4、养鸡场和附近居民争夺的是新鲜空气;
爱泼斯坦的123归纳法
法律经济学者、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理查德·爱泼斯坦( Richard Epstein )做了一个总结:关于科斯想法的所有争论,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把它们归纳起来,那就是123,什么叫123呢?
先假设前面提到的所有案例:
如果两个资产的所有者是同一个人,会发生什么情况;如果是两个人会发生什么情况;如果是三个人会发生什么情况。这样看问题,就一下子豁然开朗了。
比如:
1、牛和小麦之争,假设牛跟小麦都同时属于一个主人,这时候他一定会说,牛绝对不能吃小麦吗?不会。牛能不能
吃小麦,取决于牛肉能卖多少钱,小麦能卖多少钱。
2、两家酒店之争,如果左边有游泳池的酒店,和右边要修副楼的酒店,它们都归同一个人所有。他会问,游泳池的
阳光不受干扰,到底能带来多大收入;同时也会问,这14层副楼修起来以后,能给自己带来多大收入。如果14层楼
的副楼带来的收入,远远大于阳光给游泳池带来的收入的话,他当然会说,我们要把副楼给建起来。
3、火车喷出火星烧着亚麻的案子,如果铁路公司、亚麻和农地都是同一个主人的话,他会怎么做?肯定是将亚麻转
移到离铁路更远的地方成本最低。
谁避免意外成本最低,谁的责任越大
基于这个想法,科斯的意思是说,铁路烧着了亚麻,但责任可能在农夫。因为农夫避免意外付出的成本,比铁路避免意外所要的成本低得多。
如果这样来分摊责任的话,整个社会为了避免意外所要付出的总成本就会达到最小。
科斯1991年拿到诺贝尔奖,不是因为科斯特别聪明,而是因为我们特别糊涂。因为在每一个具体的例子里面,我们都很容易不自觉地混进了个人的情感,有了先入为主的判断,而只有科斯的看法,才是真正客观和中立的。
小结
所有的伤害都是相互的,不是一方伤害另一方,而是双方都在争夺稀缺的资源。在会产生互相伤害的事件中,谁避免伤害的成本最低,谁就应该承担最大责任,这样分摊责任,整个社会为避免意外所要付出的总成本就会达到最小。
课后思考
问:科斯认为,谁能够把资源用得更好,资源就应该落到谁手上,这句话有没有条件?这种说法是不是有点强盗逻辑?那穷人怎么办?环保问题怎么办?
薛兆丰老师的回答:
应不应该不重要,重要的是世界运行的规律。
首先我们要看,这世界运行的规律是不是这样的,然后再讨论“应该不应该”。而且更重要的是,我们在看“应该不应该”也就是“道德规范”的时候,要明白一点,道德规范是根据效率的考量而发生改变的。
讲一个男人和女人的例子:
火星遇到亚麻会产生巨大的麻烦,男人遇到女人也同样会产生巨大的麻烦,这麻烦由谁来负责任呢?我们把所有的男人给管住了,可以避免麻烦;但同样的,把女人管住了也能够避免麻烦。那么剩下来的是,到底管男人的成本高,还是管女人的成本高。
如果把男人管住了,就没人下地干活了,所以古时候,女人基本是不抛投露面的,因为管住女人的成本最低,今天很多国家依然存在历史遗留的痕迹。
那么今天为什么发生了如此巨大改变呢?由于世界和平、技术进步,社会上可得的白领工作越来越多了,女人的各种天赋越来越有用武之地了,再禁锢女人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了。我们越来越不能够承受,把女人关在家里所要付出的成本了,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