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群就有交易费用
作者:Seiya
时间:2017年12月28日
交易费用的定义
经济学家张五常曾经给交易费用下过一个非常广泛的定义:
凡是在一个人的社会里不存在,而在多个人的社会里存在的成本,就叫交易费用。
当然,只有一个人存在的社会,是想象中的社会。我们知道小说里面有,《鲁滨逊漂流记》中的鲁滨逊就生活在一个人的社会里。一个人的社会里面也有成本。比方说,他今天要打鱼,那就不能打猎;他今天要修房子,就不能挖井。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,所以哪怕只有一个人的社会也会有成本。
但是有一些成本是是一个人的社会里不存在的,比方说他不需要给自己的财产做公证,他不需要给自己的房子加上一把锁,也不会有人监督他的劳动、给他记工分等等。
但所有这些活动:给人记工分,给人做公证,给人打官司,在一个人以上的社会,就必然会存在。所有这些活动所产生的费用,我们就称之为交易费用。
现实中的交易费用可能高不可攀
举一个例子:
有一个工厂喷出黑烟,危害了周围居民的健康。假定周围有5户居民,每户居民遭受的损失是100块钱,所以这黑烟
喷出来,造成的伤害就是500块钱。
这时候,只要在工厂安装一个过滤器,那么居民的健康就有了保障,而这个过滤器的价格是50块钱。
根据科斯定律,在没有交易费用的情况下,无论法官把污染权判给谁,不管是工厂还是居民,工厂最后都会装上过滤器。如果判给工厂,工厂会装上过滤器,如果判给居民,居民会自己凑钱装上过滤器。
但是,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好的事?真实生活中,居民从凑出50元钱,到说服工厂装上过滤器,这里面就有一系列的麻烦。比方说:
1、有的家庭人口多一些,有的家庭人口少一些,他们会不会同意平均出10块钱?
2、有些家庭小孩多一些,空气质量对小孩的影响更严重一点,这些家庭是不是应该多付一点?
3、有些家庭离工厂近一点,有些离工厂远一点,有人处在顺风的位置,有人处在逆风的位置,他们是不是都愿意平均出10块钱?
所有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交易费用,而这些交易费用有可能大到整个交易无法完成的地步。
风俗习惯与道德规范为何重要
今天,我们有一些老居民小区,他们当初修建的时候没有装电梯,现在住在房屋里面的人已经年纪大了,需要装一个电梯,一幢七八层楼的房子总共也就几十户人家,要达成关于装不装电梯、怎么装电梯的协议,交易费用可高着呢。这里面就会产生两个问题,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。
第一:如果这几十户人家,他们明明可以达成协议,但最后没有达成协议,因为交易费用太高了,互相扯皮,那么这算不算是市场失败呢?
这不算是市场失败,这是世界的失败,人就是这样,人就是互不信任的。
第二:由于存在交易费用的障碍,权利和责任的分配没有达到最优。如果第三方(政府或有识之士),他们看到了资源应该分配的方向,从而使用手中的权利对资源进行重新调配,这样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资源的分配?
答案是肯定的。也就是说,在确认资源最佳分配方案的情况下,在知道资源应该怎么使用才更好的情况下,在非常有把握的情况下,使用手上的强制力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。
而这就是所有的制度、风俗、习惯,以至政府、法院存在的最根本理由,也就是对资源、责任、权利进行初始的界定。
由于现实生活中的阻力,交易费用是很高的,所以初始的分配就变得很重要,制度就变得很重要,习俗就变得很重要,道德规范就变得很重要。
风俗习惯与道德规范节省交易费用
比如说酒驾规则:
为什么喝了酒之后就不能开车?为什么不等到他撞了人才罚他?为什么要在喝了酒开车,就开始罚他?
因为我们知道,要避免交通意外,各方所要付出的成本是不一样的,路人所要付出的成本是极高的,他们要识别路上哪辆车是由喝醉了酒的司机来驾驶,这种成本高不可攀。
倒过来,司机在喝酒以前,就知道自己要喝酒了,很可能就要喝醉了,所以先把钥匙交出去,先跟朋友商量,等他喝醉以后帮忙请个代驾。这成本是相对低的。所以,我们的风俗习惯、道德规范,就把避免意外的责任加到了司机身上,形成了禁止醉驾的法律。
小结
今天我们讲了两个主题:
第一,上个单元说的科斯定律:“资源不管谁拥有,它最终都会落到使用价值最高的人手上。”那是一种理想状态,跟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很大差距。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交易费用。
第二,恰恰由于到处都有交易费用,所以制度、风俗、习惯就变得非常重要,因为它们是所有权利和责任的初始界定。
课后思考
问:举一个合理的社会习俗,它能够合理的分配资源
我的思考:
尊老爱幼
同学的回答:
中国式过马路。好多人都批评中国人过马路的方式,说中国人不守规矩。但中国式过马路挺符合科斯定律的,完完全全遵照交通灯来过马路,其实有很大的确实,因为有时候车多,有时候车少,交通灯的时间是固定的,这当中就有很大的浪费。
中国式过马路的核心就是数人头,计算利益的总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