渔村故事(四种所有制)


作者:Seiya

时间:2018年05月23日


故事背景:

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个渔村,渔村里面生活着1000位渔民,这1000人他们每天都在岸边打鱼,每天每个人都打4条鱼。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每天都重复。这时候我问你,这个渔村每天打鱼的总产量是多少?每人4条,总共1000人,总产量是4000条鱼,天天如此。

忽然间,从天而降一艘渔船,村里面多了一艘渔船。其中一个人发现了这艘渔船,当然,这艘渔船就是他的。乘坐这艘渔船,出到海里面去打鱼的话,能打更多的鱼,所以他就用这艘渔船出海打鱼了。

薛兆丰老师关于“渔村故事”的总结:

  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“渔船”

    • 在渔村的故事里面只有一艘渔船,但是现实生活中,每个人都有无数条“渔船”。比如:自然禀赋、社会禀赋等等。
  • 产权界定减少竞争损耗

    • 形成产权,可以阻止过度的竞争;而如果产权未确定,那么抢资源所化的努力最后会等同于资源的价值,那么资源本身的价值就荡然无存了。
  • 不存在“大多数人的利益”

    • 不同所有制下,“大多数人”代表的人群各不相同,所以“大多数人”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。
  • 好的制度需要大家共同维持

    • 经济学对不同制度的分析和探讨,对我们呵护和维持那些好的制度,有重大的贡献。


集体所有制


发现这艘渔船的人,是个民主党人,是个爱好公平的人,爱好平等的人,是个集体主义者,所以他决定:这艘渔船我要依据“集体所有制”的方式进行管理。

集体所有制的特点

  • 经济平等

    • 所有在船上工作的人,他们平均分配每天打到的鱼货,经济权平等;
  • 政治平等

    • 所有在船上的人,他们一人一票,有平等的政治权,来决定是否让更多的人上船一起打鱼。

集体所有制的三个弊病

  • 资源利用不够充分,因为每个人都是盯着平均收益不下降的那个点

  • 成员缺乏对资源长远收益的关心,他们只关心成员权有效期内,资源能够带给他们的收益

  • 集体的资产在发生转让的时候,交易的费用特别高,因为你必须取得每一位成员的同意


思考一:集体所有制下,集体成员数量由什么决定?

在集体所有制下面,他们盯住的是“ 平均产量 ”这一栏,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平均产量下降,一旦下降,他们就拒绝新人的进入。

回答:集体所有制下,集体成员的数量由“平均产量”决定,所以最多只有三个人上船。


思考二:集体所有制下,如果第四个人想上船,他有什么办法?

回答:可以向其他三个船员支付“上船费”

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经济规律:在集体所有制下面,当每个人都平均分配他们的收入的时候,船上的人数规模偏小,外人会有打破规则重新上船的积极性,而船上的人,也有收取贿赂或者补贴让外人进来的积极性。


思考三:关于思考二得出的经济规律,还有哪些地方适用?

  • 学校“择校费”(“赞助费”或“插班费”)与“奖学金”

    • 所有的学校都是一样的,他们是实施价格歧视最频繁的地方,不同的学生收不同的费用非常常见。

    • 很多大学本科收费一点都不手软,收到的钱作为“奖学金”补贴研究生。研究生做出尖端研究成果替学校增光,本科生要蹭这个光就付钱。

  • 城市居民福利

    • 每一个那些城市居民享有相当福利的城市,他们一般都是比较排外的,因为外来的移民会分薄他们的福利。

    • 外来人口可以交一笔“户口增容费”说服原居民。


思考四:集体所有制下,成员是否关心资源长远收益?

如果渔村花两年的时间升级后,可以捕获更多的鱼。但是船上的两位老员工两年之后都退休了,在集体所有之下,他们做决策的时候,是赞成还是反对呢?

回答:集体所有制下,成员不关心资源的长远收益。

集体所有制里面行使的是成员权,每一个成员只关心他们所占有的资源,在他们成员权仍然有效的范围内产生的收益,超过这个有效期,资源带来多少收入他们不关心。


思考五:如何解决集体所有制下,成员不关心资源长远收益的弊端?

回答:实施“顶替制”让成员关心集体企业的长远收益

他们的子女如果能够顶替的话,这无形中延长了他们的任期。

很多人批评子女顶替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职业的办法,但是你要知道,在当时的约束下,子女顶替是增强集体所有制下面,成员对集体资源关心的一个办法。



课后思考


问:既然集体所有制有这样的缺点,为什么我们还经常见到好多不同形式的集体所有制,在世界不同角落、不同时间,反复使用、反复实施呢

  • 我的思考:

    1、既得利益者拒绝改变现状;

    2、大部分民众愚昧;

  • 薛兆丰老师的回答:

集体所有制的规则清晰易懂,容易操作。它讲究公平和平等,也容易打动人。当然,人是会有偷懒的倾向的,但在集体里面,人们还会不断地强调集体主义精神,这是对偷懒行为的一种约束。加起来这就是一个不错的制度。



私有制


发现这艘传的人,他太太没那么喜欢平等,经过他太太的影响,于是决定把这艘船从“集体所有制”变成“私有制”。



“私有制”的特点

  • 资源属于个人所有

    • 除了工资和其他开销以外,剩下的都归这个所有者,这叫私有制。

  • “所有权”和“经营权”可以分离

    • 船的主人不需要是打鱼的专家,但是他有积极性请那些打鱼的专家来,把他们所拥有的渔船的经济价值发挥到极致。

“私有制”下,人们更关注长远利益

由于船是他的,他能够行使转让权,他不会因为转让这个资源而吃亏。同时,因为资源的现值总是反映了资源未来收益的总和。他什么时候想要不干了,只要把资源卖掉,他就能够享用这些资源未来才能实现的利益。


“私有制”的弊病

  • 贫富分化

思考一:“私有制”下,你的工资议价能力由什么决定?

回答:“机会成本”决定你的工资议价能力

工资的议价力等于你在别处的机会,你在别处的机会越大,你在你原来单位工资议价能力就越强;你在别的地方机会越少或者没有机会,而在你现在的工作岗位上面的工资议价能力就很弱。


思考二:“私有制”下,上船人数由什么决定?

回答:“私有制”下,上船人数由“边际成本”和“边际收益”决定

私有制是盯着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,因为剩下的东西都归他。所以,船主有积极性让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。



课后思考(“私有制”能够一直持续下去吗?为什么?)

我的思考:

根据历史教训,贫富分化严重的社会制度都被推翻了。所以“私有制”不能一直持续下去。



全员所有制


村民对贫富分化有意见,于是进行了渔业改革,这艘渔船的管理方式就变成了全员所有制。


“全员所有制”的特点

  • 资源归全员所有

    • 在全员所有制下,船上的人没有权利阻止别人上船,而只能决定自己不上船

“全员所有制”的弊病

  • 公地的悲剧

    • 上船并没有使他们得到更多额外的收益,这艘船在物理上还存在,但是在经济价值上就荡然无存

三种“公地悲剧”的模型

  • 第一种:公地的悲剧

  • 第二种:囚徒困境

    • 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时候,共同的利益受到了损害。

  • 第三种:集体行动的逻辑

    • 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的时候,集体的利益就会蒙受损失。

现实中的“公地悲剧”

人不仅仅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物,而且他们也会追求损失最小化,他们见到这个资源的价值在耗散的时候,他们就会想办法组织起来形成一些规则,阻止这些资源的价值进一步耗散。


思考一:“公地悲剧”是什么?

回答:全员所有制人人都能够使用资源、人人都能够占有资源,只要占有资源带来的收益不低于别处的收益,就不会停止。此时,资源虽然物理上还存在,但经济价值荡然无存

思考二:“公地悲剧”的一些例子

  • 一颗没有主人的苹果树,你摘我也摘,如果你先摘,我就没有,所以我提前一天摘,然后其他人也提前摘。本来能摘到成熟的红苹果,最后大家都提前摘到了未成熟的绿苹果。

  • 一块没有主人的鱼塘,你打我也打,最后鱼塘的鱼被打光,再也没有鱼了


思考三:“公地悲剧”一定悲剧?

  • 草地看上去是公共资源,但是牧民们是相互认识的,他们之间形成了一个规矩,草吃到什么程度就要换地儿,从而保证草原生态的平衡。

  • 日本农民组织,农地虽然是大家的,都可以耕作,但它有非常明确的规矩。所有资源都是以组为单位,而不是以家庭为单位。到收割的时候每家派一个人,一字排开,以相同的节奏挥舞镰刀收割。收割完了以后庄稼捆成一捆一捆的,大小都一样,最后每家人抽签决定谁拿哪一捆。



课后思考

问:举一些例子说明共有资源在好的规则下,也能够存活下去,发挥价值

我的思考:

  • 村子里的鱼塘,统一投放鱼苗,统一打捞,然后村民购买,所得归村里所有,用于公共设施建设;

  • 出海捕鱼,渔业协会有设置各种规则,避免过度捕捞,比如:休渔期、渔网网孔大小等等;




政府所有制


人们开始觉得,这人人都能上船的制度可不一定是个好制度,但私有制也不够好,因为那会导致贫富分化、收入不均。结果这艘渔船就从“全员所有制”变为“政府所有制”,还特意成立了“渔村资产管理委员会”。


“政府所有制”的特点

  • 目标多元化

    • 政府的目标是多元化的,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,不像私人那么简单、明了、直接;

    • 政府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此,平衡多方利益;


思考一:“政府所有制”下的上船人数?

回答:“政府所有制”下,上船人数是不可预测的,因为政府的目标是多元化的。

他们有可能让上船的人数最大化,从而让就业的人数最大化;他们也有可能有除了打鱼以外其他的目标,他们觉得打鱼并不重要;他们甚至可能认为打鱼并不是政府追求的唯一目标,让大家能够出海游玩这可能更重要。


思考二:现实中的“政府所有制”

  • 商业银行的目的也是多元化的。包括:赚钱(以低的价钱吸纳存款,以比较高的价格贷出存款)、保持汇率、制定金融政策、扶贫等等


课后思考

问:四种所有制各有优劣,但现实生活中四种所有制其实都是并存的,没有哪个完全取代哪一个之说,你认为原因是什么?

我的思考:

私有制看起来很美好,但是实施“私有制”的成本是很高的,实施其他所有制都有其各自的成本,有高有低,所以现实生活中的四种所有制是共存的。

薛兆丰老师的回答:

  • 第一,制度本身就有一个漫长的尝试、筛选、存活、消亡的过程。我们现在也处在这个过程当中。

  • 第二个原因,私有制看上去能够带来很大的收益,但是实施这种制度本身就有巨大的成本。确权有成本,监督权利的行使有成本,惩罚那些违权的人也有成本,值不值得这么做,这是一个考量。

最后更新时间: 5/30/2019, 4:20:22 P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