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耐产生交易
作者:Seiya
时间:2018年06月07日
“不耐”(impatience)的定义
人对消费其实有一个时间上的偏好。人们更喜欢今天确定的消费,而不喜欢明天不确定的消费(人的自然倾向)。
人的“不耐程度”的影响因素
耐心与年龄有关
- 老人与年轻人相比,老人的不耐就比较强,年轻人比较弱。因为年轻人能够看见更久的未来;
耐心与想象力有关
延迟满足感
自律
想象力:信念其实就是对未来前景的那种想象;
耐心与文化有关
- 当年中国的殖民者在中国香港、上海、青岛修建的洋房可以屹立一两百年不倒,不是因为它们有长远的打算,而是他们的文化就是如此;
耐心与时局有关
- 战乱的年代,未来很不明确,手上的耐用品就觉得没那么值钱。和平的年代,人们看未来就看得比较远。
“不耐”造成的的影响
“不耐”产生交易
不耐导致每个人对耐用品的估值就不一样,这时候人们就产生了交易。偏好现货的人和偏好期货的人之间,就会产生交易,也就是说不耐产生交易。
在这个交易当中,现货和期货的比价,就是我们所说的利息率,简称利率
“不耐程度”决定利率高低
- 利率是人们推迟消费所要索取的一种补偿,所以未来越是不确定利率就越高。
课后思考
问:在一个连货币都没有原始社会里面,有两幢房子,一幢是茅草房,它不是那么耐用;一幢是石头房,它挺耐用的。这时候人们发现石头房的价格相对于茅草房的价格下降了,石头房变得相对便宜了。这时候我问你,利率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?为什么?
我的思考:
我认为:利率是下降了。
石头房相对于茅草房更耐用,如果拿茅草房交换石头房,由于茅草房未来的不确定性很高,所以交换时,茅草房持有方需要补偿差价。这时,由于石头房的价格下降了,弥补的差价甚至可以建一个新的石头房的时候,茅草房持有方愿意支付的差价一定会减少,也就是利率下降了。
薛兆丰老师的回答:
石头房比茅草房更耐用,所以石头房本来应该比茅草房更值钱的,但它现在没那么值钱了,也就是说人们对它未来提供的服务不那么看重了,觉得它以后能用不能用不那么重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