买债券后回报率上升就是亏钱
作者:Seiya
时间:2018年06月22日
债券的含义:
举债人承诺的一种期票、一种期货。
思考一:举债人承诺的是一个期值,他的现值与什么因素有关?
回答:举债人答应的是一个未来的金额,它跟利息率(利息率≠利息)的高低有关。
这个利息率是期货跟现货之间进行折算的一个比率,利息率越高,未来的一份固定金额的期货在今天看来它的现值就越低。
利息率越高意味着人们对未来看得越轻、越没有耐心,打折程度也越高,你必须给更高的回报。
思考二:市场回报率上升,中国买的好多美国债券,中国是赚钱了还是亏了?
回答:市场回报率上升,中国持有的美国债券是亏钱了,而不是赚钱了。
如果市场的市场回报率(利息率)下降,说明人们对未来的看法变得更有耐心了,所以举债人所答应的那份期货,在今天所有其他人看来比原来更值钱了,人们愿意以更高的现价来购买这份期货了,那就意味着,你可以把你手上的债券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。
如果你购买了一份债券以后,市场的利息率上升了,利率上升、回报率上升意味着人们的耐心减少了,期货的现值下降了。
思考三:政府应不应该高额举债?
回答:重要的不是政府应不应该高额举债,而是政府举的债是不是用在合适的地方。
政府举债和政府征税,在原则上就没有区别,唯一的不同,是如果政府今天征税,那么被强迫交钱的是纳税人;如果今天政府决定举债——卖债券,那么今天买债券的人、今天借钱给政府的人是自愿的。
也就是说,政府发债和政府征税唯一的不同,是政府强迫以后的人纳税还是强迫今天的人纳税而已。
从宏观经济学家的角度看(宏观经济学家关心的只是加总的数据,),今天借的等于明天还的,最后是相等的。
但是从微观上看,今天借钱的人和今天用钱的人,不是同一个人;到明天、到下一代要还钱的时候,被迫纳税的人是一批人;而收钱的又是另外一批人。这四种人都不是同一个人,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一样的事情。
哪怕是一个家庭,只涉及几个人,他们借债也会出现有些人得益、有些人受损的情况。
举例一:
如果我明明已经考上了哈佛商学院,再过两年毕业出来就有高薪工作等着我了,我是不是可以举债,平衡一下消
费?
举债不一定是坏事,我们都说投资是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。核心问题是你到底有没有做到平衡消费。
课后思考
问:设我们有两个社会:一个社会是每个人的手,都放在自己的口袋里面花钱;另外一个社会,是每个人的手,都放在别人的口袋里面花钱。这两个社会发展下去会有什么不同?你认为哪个好?为什么?
我的思考:
如果是花自己的钱,我们就会计划着花;如果是花别人的钱,我们就会大手大脚的花;资源就被大量浪费了。
薛兆丰老师的回答:
一人做事一人当,而不是一人做事别人当,别人做事自己当。
用经济学的语言说,那就是尽量减少一个人的行为,或者他的言论的外部性。这是衡量一个社会制度设计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