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商品不被当做商品
作者:Seiya
时间:2018年07月04日
日常生活中那些不是商品的商品
网上经常会有一些言论:
医疗很特殊,它不能用市场化的办法来解决。教育很特殊,它不能用市场化的方法来解决。能源、交通很特殊,它不能用市场化的办法来解决。住房很特殊,它不能用市场化的办法来解决。
这些人都学过一点经济学的原理,但他们又无法接受这么一个事实:
那就是正在讨论的那种商品或服务,成为商品要收费、要涨价,有钱人先得到,穷人晚一点得到。
通常的解决办法就是:
宣布这些商品不是商品。教育其实不是商品,医疗其实不是商品,药物其实不是商品,交通、能源、用水、住房其实都不是商品。
医疗明明是一种商品,但又不准人们以商品来对待它们,会产生什么后果?
从需求者的角度看,一定会产生短缺现象,人们必须以价格以外的方式进行竞争;
- 在挂号费不够高的情况下,人们必须排队抢号,最严重的时候要花几天几夜排队。本来该医院赚的钱都被黄牛党赚取了;
政府提供免费或者廉价医疗,会形成事无巨细的开支管制和庞大的行政管理费用;
- 要知道,每当有免费午餐产生以后,人们就会浪费资源的使用,为了使这个机制能够延续下去,政府就一定要对人们这种滥用行为进行管制,管着谁用多少、谁用多好;
举例:一个政府管理的餐厅
政府收取你的钱,帮你打理,你到餐厅可以免费食用所有食物。
这时候餐厅里面好吃的东西全不够了,为了维持这个制度,政府不得不规定,每个人每个礼拜最多吃多少鸡蛋,最
多吃多少牛肉,请客吃饭每个月不能超过多少次等等。
这些管制措施是必须的,是使得这个制度维持下去的必备条件。但与此同时,它就产生了大量的行政管理费用。
实际上,不管你怎么称呼这种商品,不管你怎么处理这种商品,背后的经济规律还是仍然在起作用的,这时候那些
不恰当的分配方案,就不但不能解决稀缺的问题,反而会引致更多的问题。
思考一:如何解决这些连环出现的问题?
回答:最好的办法还是回到问题的起点,把那些本来就是商品的商品当做商品来处理。
课后思考
问:当商品不被当做商品,就会产生一连串无解的问题,除了医疗以外,你还能举什么例子呢?
我的思考:
住房明明是一种商品,如果不准人们以商品对待。推出各种限制政策,但它没有增加更多的供给,并没有让房产市场回归理性,反而进一步推高了房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