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分饼决定饼做多大


作者:Seiya

时间:2018年03月20日


价格成因


价格是每一个人发自他们内心,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,最后达成的一个经济行为。

价格永远是由一宗一宗的具体交易、一个一个人的具体需求出发,来形成的一个综合指标。我们不能把这个逻辑顺序给搞混了。

价格只是一个指标,只是一个信使,只是反映事实的一个信号。

在现实生活中,没有人会说如果控制不了温度,那么就要去控制一下温度计。但他们会说控制不了价格,就要去控制市场机制。


举例:

在一个课时里面,把同学分成两半,给其中一半的同学,每个人送一个马克杯,而另外一半的同学,没有马克杯。
所以,他们就得从有马克杯的同学那里购买。

他们一对一对地进行交易,通过不同的配对,不同的讨价还价的过程,最后所有的马克杯都卖出去了。每个马克杯
都有一个成交价。同学们把这个成交价写到黑板上,这时候,就能够算出马克杯的平均价格。

如果有一个第三者——老师或者政府,宣布马克杯的平均价格,所有的人都根据这个平均价格进行交易,这样的话,
不就省了很多讨价还价的过程吗?同时也就不会出现定价过高或者过低,从而使得有买方或者卖方占便宜或者吃亏
的情况。

老师错在哪里?他错在把因果关系搞反了。如果没有每一宗具体的交易,没有每一个马克杯的成交价,你怎么能够算出平均价?



如何分饼决定饼做多大


价格的三个作用里面,指导分配这个作用,奖惩的作用最重要。也就是说,如何分饼会决定饼能做多大。

人们喜欢价格能够传递信息,能够指导生产的作用,但对于价格能够分配财富的作用则总是有所保留。

【思考】:有钱人先享受稀缺资源是否合理?

1、有钱人可以先打到车,有钱人先可以做心脏搭桥手术;

2、有钱人可以优先登机;

3、有钱人可以上好的学校;

4、有钱人可以先买房子,买大的房子,买好的地段的房子。

这时候,穷人该怎么办?

这时候要倒过来想想,如果有钱的人不比穷人能够享受任何更多的优先待遇,没有任何的特权,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折腾变成一个有钱人呢?他们为什么要去赚钱呢?那这个世界就不会有人努力,也不会有人奋发,也不会有人创新了。


价格的三个作用:

  • 传递稀缺性(价格信号);

  • 指导生产;

  • 指导分配;

因为能够指导分配,因为有钱的人能够先享受、能够多享受,所以人们才会对价格信号作出反应。

如果有钱的人不享受任何的优先待遇,那么他为什么要对价格信号作出反应呢?这时候整个价格体系就会瘫痪,就不能起作用了。


【思考】:社会上有种说法“我们既要把饼做大,同时也要把饼分匀”,你觉得呢?

这种说法误解了做饼和分饼之间的逻辑关系。他以为可以先把饼做大,然后再把饼分匀。实际上,怎么分饼决定了这饼能做多大。

【案例一】:中国三十年钱的土地改革

大概来讲,只要向政府交纳一定的收成,剩下的都归你。一旦剩下的都归农民,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就一下子被调动
起来了。

所以过去同样一块土地,甚至不能把人养活,更不能把人养好,但今天,咱们的粮食太多了,不仅能把人养好,而
且养得太好了,还能腾出一大片的土地,来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需求。

【案例二】:美国《拜杜法案》

过去,美国政府也一直支持高校的科研活动,政府和高校的科学家之间,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。政府提供资助,
科学家搞发明创造,最后去申请了专利,就算交差了。

交差以后,科学家又去申请下一笔政府资助,又去搞新的发明创造,然后又是一个新的循环。这样的结果,导致大
量的科学发明躺在专利局里面,没有转化为商用和民用。

最后,美国在1980年颁布了著名的《拜杜法案》,是由两位参议员提出的,一个叫拜(Birch Bayh ),一个叫
杜(Robert Dole ),两个人的名字加起来叫《拜杜法案(Bayh Dole Act )》。

这个拜杜法案的意思是说,政府过去资助的所有这些科研项目,其知识产权仍然归政府所有,但是它的商业开发权,
科学家或者科研机构可以选择拥有,他们可以去开发,开发完了以后,收益归这些机构。

这就是一个新的分饼游戏。一旦有了这个分饼游戏,科学家搞科研的积极性就不一样了,科学家搞科研的方向就不一样了。这个《拜杜法案》带来了今天美国科技的蓬勃发展。



课后思考


问:有什么样的商品,它确实是应该政府进行价格指导的?

我的回答

1、金融属性的商品必须政府进行管控,不然会出现“泡沫”现象。

2、房产原本只有居住属性,但是由于管控,拥有了金融属性,导致价格不加节制的上涨。这是就需要政府进入调控产品属性。

同学的回答

1、徐小平老师在直播过程中说过,企业能做多大取决于合理的股权配置,只有合理的配置才能激发团队成员最大的斗志。

2、在药品的定价体系中,存在政府定价、政府指导价和市场定价三种体系,今年6月1日之后取消绝大部分政府定价,但医保药品和精神麻醉等特殊药品,以及孤儿药、低价急救药也都仍然属于政府指导价。由于医疗行业和医疗保障的特殊性,这类指导价就有存在的必要性了,在保障弱势群体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。

薛兆丰老师的回答

政府给了指导价,做了价格的调整,对我们所讨论的这些商品本身的供给,到底是有促进的作用还是抑制的作用?

你比方说盐,政府当然可以指导盐的价格,甚至用法律来控制盐的价格。政府做什么都行,问题是你这么做了以后,盐的供给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,还是维持不变?这是问题的重点。

【案例】:日本核泄漏时期的食盐恐慌的事件

那时候一小袋食盐涨到了五块多钱,但下午又回落了。食盐的价格大幅上升,是不是政府应该管一管呢?

在当时看,核泄漏会不会污染我们可得的食盐,还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。在这不确定性下,这时候食盐价格的上涨
是有好处的,因为它传递了稀缺性的信号,传递了人们对未来食盐可得性的预期,人们就会好好地省着食盐来用。

当时由于食盐价格上涨,人们囤积的积极性也上涨。为囤积投入的资金也在上涨,这时候万一他们的判断做错了,
亏损的可能性也在上涨,所以人们同时也就会积极地去寻找真相,了解这次核泄漏是不是真的会影响大量的可供应
的食盐。

然后到了下午,人们获得了更多可靠的消息,作出了更准确的判断,食盐的价格就下跌了。这价格的一涨一跌都是
有意义的,不能说既然下午都跌了,所以上午的上涨就没有意义。

我们要记住,我们生活在不确定性之中,我们永远要在当时的环境下,判断一种行为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,而不能用事后的信息倒过来判断。

最后更新时间: 5/21/2019, 3:21:50 P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