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除价格管制
作者:Seiya
时间:2018年04月03日
德国解除价格管制事件
希特勒1933年上台,他从1936年开始实施价格管制,二战结束后盟军继承了他的价格管制政策,所以德国12年来一直在实施价格管制。希特勒是希望通过价格管制,便宜地买到他需要的商品。
到了二战结束盟军接管以后,他们延续了希特勒所实施的价格管制。原因有点不同,原因是当时物资非常稀缺。人们普遍认为,在物资非常稀缺的情况下,如果你让价格飞涨的话,人们会受不了的。
当时德国的情况,可以用三句话来形容,那就是物质匮乏、恶性通胀、价格管制。
物资匮乏到什么程度呢?当时有规定,物质匮乏要凭票领取生活必需品,而残疾人可以领到多一点的票,领到多一点的生活必需品,但是由于物资实在是太匮乏了,断一条腿的人都不被认作是残疾人。
由于德国马克已经不值钱了,人们就只能展开物物交换,拿着自己仅剩的一点财物,走几十里地换一点点的粮食。这种现象比比皆是。
这时候德国财政部长艾哈德掌管全国财务,他是大经济学家哈耶克的粉丝,相信价格的作用,所以就着手进行改革。总结起来就是两点:
- 抓紧货币
就用新的德国马克取代旧的德国马克,而新的德国马克,他再也不乱发,这叫抓紧货币。这使得马克能够坚挺,能够为人所接受。
- 放开价格
宣布全国范围内,当场解除所有的物价管制。
结果
德国一夜之间,解除了价格管制之后,十多年没有出现在橱窗里面的商品出现了。人们停止了囤积,人们开始交易了。当然也开始生产了,开始供货了。德国的市场经济就这样滚动起来了。
中国解除价格管制事件
1988年第一次“价格闯关”,政府决定放开价格。
结果
消息一传出去,抢被单的、抢暖水瓶的,甚至有抢火柴的,有人买了500盒火柴放在家里面,后来发生了火灾。结果第一次价格闯关失败,整个放开价格的行动停止了,经过了好多年,价格才慢慢又再一次放开。
周其仁老师事后的评论
全盘私有化,听上去很过瘾,但这种主张看轻了制度变迁要付出的代价,只要过时的观念和既得利益缠住了相当多的人群,任何激进和彻底的改革在实际上都寸步难行。
德国一夜之间解除价格管制的时候,盟军在,德国乱不起来,盟军这个稳定因素是非常重要的。而中国的改革,是自己给自己改革,所以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,改革就会遇到危险。
课后思考
问:既然价格管制带来那么多不好的后果,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国家屡屡实施价格管制?为什么那么多人赞成价格管制
我的回答
国家之所以屡屡实施价格管制,是因为不愿意得罪民众。民众为什么不愿意实施价格管制,是因为陈旧的观念和既得利益缠住了相当多的人群,使得改革寸步难行。
薛兆丰老师的回答:
1、维稳问题(如果让价格自由浮动,社会可能会发生剧烈的动荡)
2、既得利益在起作用(费价格的竞争方式不会影响到既得利益者,比如各大学的学生能够享受优先购票特权)
3、人们无知(人们不明白价格管制所导致的无谓的损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