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
作者:Seiya
时间:2017年11月22日
经济学家的分类:
- 有分学界的,有分业界的;
- 宏观经济学家、微观经济学家;
- 按学派分:奥地利学派、凯恩斯学派、芝加哥学派......
- 好的经济学家(能考虑看不见的后果)、坏的经济学家(只能看到看得见的后果)
破窗理论的故事
破窗理论:
一个顽童把窗户打破了,这时候窗户的主人就需要去买窗户,这将刺激窗户的生产。接到订单的窗户工人能获得报酬,有了钱之后可以拿去买面包。面包工人又可以去买衣服。这样就推动了一系列的生产。
所以破窗理论的支持者就说,有破坏才有进步,破坏是好的。
生活中的“破窗理论”现象:
1、各种飓风、地震、海啸等灾难,这些经济学家总会跳出来,说这个灾难虽然造成了很大的伤害,但它为下一轮就业和GDP增长带来了机会。
如果这种想法有道理,那些避免了灾难的国家岂不是吃亏了?
2、破窗理论变种之一:国家发展
这种变种理论是说:
有些国家看起来走了很多弯路,做了一些很错的事情,但回过头来看,幸好做了这些错事,后来才发展了。
案例:
1、德国经历了二战;
2、日本挨了几个原子弹;
但是,如果这两个国家没经历这些事情,是不是就意味着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幅模样?这是我们无法确定的,是需
要去想象的。唯一确定的是,如果这些事情未曾发生,资本的积累会更丰富,经济基础会更好。
3、破窗理论变种之二:工人就业
这种变种理论是说:
老人不早点退休,不把职位让出来,年轻人就不会有工作。同样的,机器会替代工人,如果机器太好的话,工人就没有工作。所以,机器太先进,老人工作时间长,对社会的发展不是好事。
那么我们反过来想想:
如果我们不用推土机等器械,靠人力进行劳作,那我们的社会是会变的更富裕还是更平困?
如果我们所有人都提前20年退休,那我们的社会是会变的更富裕还是更平困?
认识破窗谬误的难点:
它们共同的错误在于:
只看到了由于自然灾害、认为破坏、人的衰老、工具的落后--那些本身我们要应付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就业机会。
如果我们避免了自然灾害、认为破坏,如果人能够活的更健康,如果机器能够更先进的话,那么省下来的时间、资源和劳动力,可以用在生产其他更有效的东西上面,那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富足。
最关键的问题在于:我们眼睛能够看到的,是哪些已经存在的工作,那些省下来的人力、资源和时间,能够放在什么工作、生产上,这一点是无法说清楚的,只能靠想象。
认识谬论的难点就在这里。这是通过推理,我们明确肯定存在的东西,但是谁都无法说清楚它在哪里。
看见“看不见的东西”要靠想象力:
案例(巴斯夏的文章《蜡烛制造商关于禁止太阳光线的陈情书》(The Candlemaker`s Petition,1845))
1、阳光照射在地球的时候,蜡烛工人的工作减少了,所以蜡烛供应商希望国会议员阻止大家使用阳光。
2、汽车替代马车后,马车工人失业。(马车工人失业后,能找到别的工作,但没人能讲清楚别的工作时什么工作)
3、国家不应该补贴高雅艺术。(补贴高雅艺术的钱,可以用在别的地方,但没人知道别的地方在哪)
我们要比较的,不仅仅是那些“看的见的东西”本身,就像我们不仅要看到补贴高雅艺术带来的效应,还要看到那些 丧失了的效应。至于那些丧失的效应是什么,我们也说不出来,只能靠推测。
做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看不见的东西:
并不是说看不见的东西比看得见的重要,而是我们每次做决策的时候,还要充分考虑到那些暂时还看不见的,甚至永远看不见的因素。
小结:
经济学关心的一个最核心问题是比较和选择。而要做好比较和选择,一个重要前提,就是不仅要看见那些看得见的东西,还要尽量去看见那些不容易看见的东西,那些需要通过推测才能看得见的东西。
课后思考题:
问:请你举出一个例子,有什么东西,是我们看不见,但实际上又非常重要,在我们做决策时不容忽视的。
1、每天骑电动车上下班,能省下6元钱,并花费2小时的时间在路上。也就是说为了每天省下6元钱,我需要花2小时骑行在路上,并且这2小时
我只能用来听听英语,而无法进行其他的学习。如果我地铁上下班,我同样有2小时在路上,但是其中80分钟在地铁上,40分钟在走路。地铁上的时间我可以利用起来阅读文字,走路的时间用来思考。
2、小镇的父母,总是要年轻回家,因为那里有资源、有人脉,是看的见的。可大城市带来的眼界、发展、认知是看不见的。
3、学习课程所付出的花费是看的见的,它背后的价值却是大部分人看不见的。
4、电子商务的发展,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,导致很多实体店关门、很多人事业下岗。这是看得见的,然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催生了新的就业岗位,更有效率的网店,更低成本的售货渠道、更低的商品价格、更高的商品价值,这些是看不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