巨额广告与代言人责任
作者:Seiya
时间:2018年08月14日
在市场交易中,做出种种示弱姿态的商家,其实恰恰是强者,他们有更多机会欺负消费者,所以需要做出示弱姿态,从而取信消费者,才能表明自己不会欺负消费者的决心,才能取信于消费者。
厂家如何向用户展示自己产品的品质保证:
花费巨额资金请明星代言
- 通过请明星来乱花钱,从而取信消费者,这样才表明自己不会欺负消费者的决心,才能取信于消费者;
生活中的其它案例
餐厅如何取信顾客
他们把顾客说成是上帝,他们提供微笑服务,他们把餐厅装修得干净整洁,服务员穿上整齐的制服;
所有这一切,都是要向顾客表明,他们虽然有能力操纵顾客,但他们不打算这么做,做的菜不会有问题;
学校如何取信学生
越是收费高的学校、越是信息不对称程度严重的专业,学校就会付出越大的努力来做各种姿态;
你只要去看看学校的网站,看看他们老师的照片,看看照片的分辨率,就很能说明问题;
医院如何取信患者
医生和护士要穿上白大褂,医生的职称、履历要清楚地挂出来,医院用种种方式维护自己的声誉;
一位医生如果是连续三代行医,那是能加不少分的。为什么?因为医生的声誉是不容易积攒起来的,连续三代行医,那说明他行医的质量有保证;同时反过来,他也愿意继续利用这三代行医的品牌,发挥他的价值。
课后思考
问:在检验产品质量的时候,我们通常会遇到两种不同的机制,一种是消费者本身就是品质的最好检验者,一部电影好不好看消费者说了算,一个明星是不是明星消费者说了算。但另外一些里面,比方说老师,老师是不是好老师,不是由同学定的,通常是由老师之间互评而决定的;医生是不是一个好医生,那不是由病人定的,而是由医生之间互评决定的。
我的思考:
本质上,他们都是在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。但在教育与医疗领域,不能一味着满足用户,因为学习是反人性的,如果交给学生对老师评级,最终选出来的是那些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,而不是专业能力强的老师;
薛兆丰老师的回答:
有些产品的质量评判本身就是非常主观的,演员漂不漂亮,歌唱得好不好听,这些由消费者判断就可以了。
有些产品的质量是有客观标准的,而这个标准外人很难掌握,一篇论文的学术水平高不高,一台手术的流程有没有问题,风险和收益之间有没有一个好的平衡,这得由供应者当中的专家来确定。